新闻中心

让知识产权从专利变成红利 这些探索者给出实战经验

发布时间:2023.12.12 13:12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098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如何从专利变成红利?

作为全球知识产权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活动和展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舞台,12月10日召开的第二十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一场压轴的分论坛围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展开讨论,也给出了经过实战的经验和建议。

上海知识产权应用的六大路径

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担当本场分论坛的主持人。他在开场中提出,随着企业知识产权的积累快速增加,加上整个产业需求和竞争的需要,知识产权的运营逐渐受到重视。如今,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权利,而是成为了一个竞争工具,形成了一个商业资产,甚至是一个策略资产,也是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纽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从注重保护向注重利用的方向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本身也会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近年来常被提及的司法定价,到了一定程度或一定阶段也会促使各行各业真正的知识产权运用,并刺激资源的转化。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转化和应用的路径和发展现状,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孔元中在分论坛上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是“外语”,知识产权运用是“国语”,“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对他国的知识产权运用提出要求。但是,它会对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要求”。那么,从整个知识产权工作的五个环节来看,创造、管理、保护、服务、应用,应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从当前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来看,运用已经被放到了战略性的发展方向上,因此,如何把中国庞大的知识产权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市场价值,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孔元中认为,知识产权怎么把专利变成红利,必然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而上海在推动企业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几个路径已经非常清晰。

首先,是企业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通过盘活高校科研院所的存量专利,把这些存量专利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年上海已经推出了专利产品备案制度。下一步,国家将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评定工作,量化知识产权产业对国家GDP附加值的贡献度。

“有统计数据称,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附加值的贡献率是24%,欧盟是17%,中国是13%。下一步,我们要衡量一个企业的专利水平,不单单从几个数字、几件专利去看,而是要看专利技术产品,特别是专利密集型产品。一个企业是不是专利密集型企业,还要看一个园区是不是专利密集型园区……产品的专利、产业都会有相应的统计指标。”孔元中提出,企业要关注专利产品的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的评定工作及下一步有关方面也会对获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给予必要的资金奖补,并在政府采购、产业扶持、金融支持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第二个路径是许可转让,“要关注许可和转让的区别,我认为轻易不要转让出去,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慎重选择各种模式,还有一个开放系统。企业收取许可转让费是企业盈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

第三个路径是作价入股,即通过技术和资本作价入股。

第四是自有产权经营。上海到今年10月,知识产权质押金额已突破200亿。近些年,上海大量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政策的构建,各区对质押融资工作都有50%的贴息,对保险有贴费,对证券化有的区有贴补,即“三贴”政策;在市级层面,还对20多家商业银行给予资金奖补,建立了分权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快速推动了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发展。

第五个模式是知识产权创新,主要指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发明专利。“有的因为IP问题而终止,IP问题后面就是IPO。IP就是知识产权。”孔元中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就是权属没有切割清楚,包括技术的来源性、先进性,或者下一步的技术发展投入都不鲜明,很多专利和主营业务也没有关系。去年,上海在浦东建立了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站,就是为了给企业提供上市前的知识产权辅导,“为大家做体检,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助力企业上市融资”。

第六个渠道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包括商标品牌建设或企业商誉建设。“现在有很多企业把品牌建设纳入到了市场营销的范畴,这是个极大错误的方向,品牌背后的真正核心是知识产权,希望通过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打造品牌的高溢出值。”孔元中提醒称,绝对不能把商标和品牌混为一谈,一个是法律概念,一个是市场概念,品牌背后不是简单的浓缩标志,而是企业技术能力、产品质量乃至企业文化的综合标志。消费者对此的认知、情感,可以放在品牌里作为商誉知识产权的运用方式。

“知识产权在企业当中的运用是全方位的,包括知识产权权利的运营、技术的运营、信息的运营、知识产权信息的运营,而不仅仅是许可转让。”孔元中提出,要把知识产权无形的资产加以运用。

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实战经验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袁静表示,知识产权最终要实现转化和运用,才能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的时候要进行科技转化,其产品就势必要走出国门并且和国际接轨。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对于高附加值产业的输出相对薄弱,这导致了中企在高质量知识产权资产的输出量上也相对较低。

袁静以轨交行业为例称,在出口产品时企业会遇到一些标准制约,比如走出国门特别是走向欧美时,针对欧美的标准、企业需要修改大量接口,将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输出的也多是一些低价值资产。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合作中逐步提升市场影响力,就要大力推进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和规则。“比如我们在出口产品时,会同时把中国标准输出国外,希望国内标准能够嵌入到国外的标准中去,从而实现国内国外标准的相互融合,促进国际交流方面合作的提升”。

另一方面,袁静坦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定价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企业在行业内引入了很多高价值和前瞻性的技术,但在对其做知识产权评估包括产业前景预判时,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目前国内专业知识产权的评定机构包括专业人才团队还存在一些短板,导致了知识产权目前评估的价值和实际市场上的价值偏差较大,导致有时候知识产权挂牌后成交量非常低。

“现在我们急需一大批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以及一批知识产权鉴定专业团队和人才加持,帮助我们共同走过知识产权估值障碍和难点。”袁静认为,这也是数字经济当前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陈超表示,知识产权或者专利方面的工作,不是交给一个专门部门或者专门的专利律师就可以解决的,而要结合公司各个部门来做。比如专利产出,大部分是研发部门从日常技术工作和创新中发现很多新方法、新技术,从而成为公司有价值的产品。为此,在他们公司内部,是以CEO牵头建立了专利委员会,集中了各方专家和主管,从源头上就把控专利产生的流程,是从专利产生的方面开始,而不仅仅是专利申请后再筛选,“在立项的时候,我们就会把产生专利或者产生知识产权方面放在整个项目的流程里进行管理”。

上海芯龙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靓分享了中小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可视化的经验。她表示,通过知识产权可视化可以将大量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从而更加直观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知识产权可视化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专利、商标、运作等,中小企业如何使知识产权可视化,可以从服务贡献、业绩贡献、荣誉贡献和政策资源四个方面来着手。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煜华提出,企业所有的专利技术、创新根源都来自于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为他们在员工的晋升中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和模型,让专利、论文融入了他们每年的工作中。公司在做每年产品发布计划时,首先会对标国际国内和行业内外高标准先进的技术与产品,“我们不会定义今年一定要完成多少专利的申请,而是会让专利的申请成为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当我们完成这一系列的技术攻关,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成熟的时候就会把这些专利提炼出来,作为公司在技术产业上一个合理、有效、新的出发点”。总之,整个过程是市场、销售、授权、研发整体团队相互配合的过程。而他们也始终将人力管理成本视为最重要的投入。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缪琦

责任编辑:王鑫、申江波

总平台审核编辑:韩新春

×
在线留言

姓名*

电话*

邮箱*

留言*

服务热线:0314-2370116
联系地址: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
主办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
备案号:冀ICP备09000005号-10
在线留言